全站搜索
 
博兴孝文化源远流长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6-06-24 07:56:17   
博兴的佛教文化已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已发现龙华寺、般若寺、兴国寺等古寺庙遗址20 余处,并出土了大批佛教艺术作品。其中独具特色的佛教造像,出土量之多,价值之高,在国内罕见,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这些造像的质地有石、金、铜、瓷、陶等,其雕刻手法有圆雕、透雕、高浮雕、线刻等。这些佛教艺术品对研究我国佛教文化与艺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

    丈八佛石造像亦称兴国寺石造像,坐落在博兴县城东南10 公里处的湖滨镇丈八佛村,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据史料记载:公元534 年,这里始建一个寺院,名兴国寺。丈八佛石造像就坐落在寺中正殿内,当初为面涂金粉,身披彩裟。在其左右,还各雕有供养人六,比丘一,中间有一人作双手拱博山炉状。殿内竖有五幢石碑,中间最大的一幢上面刻有大小29 尊不同形象的佛像,雕刻精致,栩栩如生。位于两旁的四幢石碑上,则分别刻有该寺于元朝元贞二年、明朝景泰元年、明朝万历元年、清朝道光六年重修的碑记。每年逢农历十月十五日是这里的庙会,其香火盛势曾远近闻名。至清末,兴国寺因年久失修败落倒塌,石碑亦失, 仅存丈八佛暴露在平地上。1992 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98 年,香港客商欧通国先生前来投资400 万元,重修其保护工程,新建了两座大殿和一座山门。今年2 月5 日上午,在丈八佛村兴国寺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兴国寺丈八佛庙会恢复启动仪式举行。

    恢复后的丈八佛庙会将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发展成为集体育、文艺、游艺、民俗、商业、小吃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庙会。

    闻名全国的龙华寺遗址,位于博兴县城东北10 公里,今陈户镇崇德村东北方向。经考证,龙华寺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北魏———北齐时期,龙华寺香火极盛。龙华寺大致经历了三次大型重修:一是隋朝时期。隋统一全国后,佛教被尊为国教,隋文帝在位期间,曾重修龙华寺,建龙华塔,并设立龙华塔落成碑。二是唐朝时期。隋朝末年,龙华寺成为民众反对佛教,起义军进攻的重点,而遭到劫难。唐朝初年,善男信女再次重修龙华寺,但寺院比原来已逊色不少。三是清朝时期。宋朝时期,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使龙华寺毁于战火。直到清光绪年间,经过重修,龙华寺又重现生机。据说寺院建筑雄伟壮丽、古朴大方,大门朝南,分前后两院,院内建有大正殿,东西厢房和钟鼓楼等。民国年间,寺院的正殿因年久失修而倒塌;1948 年,龙华寺因连年不断的战争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成为一堆废墟,仅剩遗址至今。遗址东西长2000 米,南北宽1500 米,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为保护这一遗产, 1992 年,山东省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般若寺遗址位于博兴县城东南17 公里,店子镇般若村北。寺庙始建于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 年),初因寺内石碑上刻有佛像,故名石佛寺。据载,元末明初,因寺院内有两棵相距三米多的母子大槐树,故又称为“双槐寺”;后因寺内有一高僧名董修德所念经名曰“般若经”,故更名为般若寺,该寺于1925 年因年久失修而倾圮。今店子镇般若村就因地处般若寺附近而得名, 1936年更名般若村至今。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佛教文化为主的文博工作取得新突破。2004 年,博兴县就被盗文物“青石圆雕菩萨立像”的归属问题赴日本米宏博物馆谈判,用大量事实证明该馆镇馆之宝“青石圆雕菩萨立像”就是博兴县被盗文物,日方同意将于2007 年把该文物归还博兴县。2004 年12 月至2005 年3 月,博兴县在日本山口县立秋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山东博兴龙华寺窖藏佛像展”,展出的73 件金铜佛像,时跨北魏、东魏、北齐、隋四个朝代,其中有国家级以上珍品文物50 多件,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孝文化是儒家思想渗透、流动于中国社会生活中最鲜明的风俗之一。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乡,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董永是古代有名的二十四孝之一,他与七仙女的故事,经过历代文学作品的加工渲染,在我国广为流传,近两千年来有口皆碑,经久不衰。董永,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孝子,不但群众爱戴,视为楷模,而且一些文人把他作为重要的创作素材,在诗词、戏曲中加以歌颂。如曹植的《灵芝
篇》、元杂剧《织锦记》、《百日缘》,后来的黄梅戏《天仙配》等等,都取材于董永与天仙相配的故事。

    董永在汉代确有其人,其故里就在今博兴县陈户镇董家庄,现存董公祠,又称仙孝祠。东汉时代的武氏墓群石刻中,董永故事画面就点出“董永,千乘人也”。另外,《孝子图》、《搜神记》、《中国人名大辞典》及《中文大辞典》也都点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人。千乘始于战国时期,“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在汉代为郡,县名。千乘郡与千乘县其治所均在今博兴县。

    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卖身葬父,孝感仙女。博兴县为继承发扬尊敬老人、赡养父母这一传统,把孝文化作为贯彻以德治县的一个结合点,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博兴县委、县政府在弘扬董永传统文化、繁荣现代群众文化上,构建实施了10 项文化工程:一是邀请安佐璋、朱绍侯、高敏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到博兴,举办汉孝子董永故里论证会,确认董永为山东博兴人。二是编写《董永的故事》一书,让人们更多、更广泛地认识和了解董永事迹。三是拨出专项资金,集社会各方力量,把董永搬上京剧舞台,使董永的事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新编历史京剧《孝子董永》上演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四是对历史上有重要记载的董永遗迹和目前在博兴境内尚存的董永遗址进行整理修复和重新构建。五是组织成立了四支“董郎家锣鼓队”,他们演出的《世颂董郎》、《仙女下凡》、《喜结良缘》、《凡间甘醇》等曲牌,集晋、豫锣鼓特点于一体,先后跨越20 多个省、市,受到热烈欢迎。六是依据董永的传说,投资近1000 万元兴建了董永公园;投资30 万元,建造董永塑像。七是以董永敬孝精神为借鉴,对全县孝敬老人突出的户,开展挂“董永匾”活动。八是邀请省内外知名记者到博兴开展“董永故里行”活动。九是以“董永”为品牌,发展具有博兴特色的名牌产品数十个。十是成功承办了四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暨董永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提高了博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东营博兴商会   联系电话:18865969696 
备案号:鲁ICP备16018816号   地址:东营市东营区太行山路丽日大街31号